当前位置:
九游会体育-九游会国际娱乐 »
»
搜索:合作
-
科研人员提出生物质制备一氧化碳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光催化生物质氧化重整制备一氧化碳的新方法,实现多种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高速率转化到一氧化碳,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新路径。 作为合成气(h2 co)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是费托合成等现代化工工艺的重要下游原料。将储量丰富、可再生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为一氧化碳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过程。目前工业上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一氧化碳主要通过热解、液相重整或干重整等高温气化过程,这些过程反应温度更多
-
海底管道运输二氧化碳英国的dnv做到了!
目前,英国一家测试机构正在联合评估北海南部海底管道用于二氧化碳(co2)运输的潜力。 在位于英国斯帕达亚当的测试和研究中心独立能源专家和保证提供商dnv正在与温特夏尔·诺德兹(wintershall noordzee) 和oth regensburg应用科学大学(oth regensburg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合作,在二氧化碳管道的水下条件下测试压裂运行。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能源工业项目,该项目的早期更多
-
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与我司达成合作
武汉高芯科技有限公司, 是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线最完整的红外热成像芯片技术与九游会体育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拥有全球领先的、完全自主可控的制冷式、非制冷式探测器生产线及系统研发能力,是国家认定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公司产品及九游会体育的解决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测温检测、安全监控、个人视觉、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 在行业内已持有多项专利证书,与此同时“红外热成像”技术也取得一定的成绩,目前正在研发制冷红更多
-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起会发生怎样的反应?
9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召开本年度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该所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电解产生的氢气为原料,成功生产出淀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使淀粉生产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取得原创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9月24日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淀粉是“粥饭”中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面粉、大米、玉米等粮食的主要成分,也是重要更多
-
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
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锂电池储能系统的生产、销售及相关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货物或技术进出口(国家禁止或涉及行政审批的货物和技术进出口除外)等。 我司是荆门亿纬创能锂电池有限公司液氩的指定供应商,在贵司项目筹备初期我司曾多次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我司一直向贵司提供送货上门及免费安装服务。2018年11月合作至今,贵司对我司产品,信誉,实力,服务致以高度认可。更多
-
武汉气体生产厂家|纽瑞德特种气体
武汉纽瑞德特种气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公司主体位于武汉市万达环球中心,工厂坐落于光谷二路佛祖岭。气体咨询热线:400-6277-838 公司由从事气体行业23年的资深技术人员创建,引进美国先进的气体生产技术、分析的设备和质量管理理念。目前,公司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与国际、国内著名气体企业多有深度合作。 国际方面,公司是美国sap公司(美国特种气体公司)中国总经销商,同时也被多家外企授予总代理资格,可以从美国、俄罗斯、韩国、台湾、中东等国家地区直更多
-
煤制烯烃新技术成功完成工业试验,一氧化碳单程转化率超越50%
从我国科学院在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举行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能工业中试实验效果发布会上得悉,大连化物所与陕西延伸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于近日在陕西榆林进行的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低碳烯烃技能工业中试取得圆满成功,催化剂功能和反响过程的多项重要参数超越规划目标,总体功能优于实验室水平。 此次实验开车一次成功,完成一氧化碳单程转化率超越5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和丁烯)选择性优于75%,是世界上首套根据该项创新效果的工业中试设备,进一步验证了该技能道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加快了该技能的产业化进程更多
-
我国打破了进口氙气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垄断
10月18日,中原地区工业气体发展论坛会议召开。战略支援部队航天系统部、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五〇二所、清华大学及国内三大空分设备制造厂家等100余名行业专家代表参加论坛,聚焦“航天氙”。 此次论坛旨在立足中原地区工业气体发展,为促进中原地区工业气体领域增进技术经验交流、扩大技术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搭建广阔平台,推动我国工业气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长期以来,我国航天卫星发射所用的氙气一直依赖进口。为推动我国“航天氙”国产化进程更多
-
钌单原子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
目前,在工业上通过哈伯法合成氨需要高温高压(150-350 atm, 350-550℃)。这种苛刻的条件每年需要消耗全世界1-2%的能源供应。此外,传统的哈伯法合成氨需要氢气作为原料之一,而传统制氢的过程会排放大量co2。因此,探索在温和条件下合成氨的催化反应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和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司锐教授合作,通过构筑原子级分散的钌催化剂实现高效氮气电还原合成氨。这种钌单原子催化剂在电催化还原氮气反应中表现出的产氨速率是现有报道的最高值。该成果发表在《先进更多
-
二氧化碳“变身”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的俞书宏教授课题组与多伦多大学科学家合作,首次让二氧化碳“变身”多碳醇燃料成为现实,并为高能量密度液体醇燃料的选择性制备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乙醇和丙醇作为可再生的运输燃料,由于其高能量密度等特点,广受关注。然而以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制备多碳醇充满挑战。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制备碳基化学原料,是解决可再生电能长期存储问题的有效手段。 中国科大的科学家们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研究中,发现一种特殊的纳米结更多